沙塘鳢,我老家俗呼“毛鳢姑”,大阔嘴小尾巴,短胖身材肉滚滚,成鱼长度约20厘米,因为样貌“丑”,被唤作“丑鱼”。此外,它还被称为“土蒲鱼”、“虎头鲨”等。生性较为凶猛,爱吃虾类,堪称浅水滩中“小霸王”。肉质很鲜美,稍稍有点发甜 。经常在河步下的石头缝里摸到它。
这种鱼在20年前的江浙地带超多,也是可以用来鉴别水质的生物,对水质要求非常高,身体不大,但味道不是一般河鱼可比,用来炖蛋是一绝,更珍贵的是用这个鱼的脸颊肉来做的菜,这个菜估计除了非富即贵的人根本吃不起,当年西沙努克访华,周总理请他吃了一道咸菜豆瓣汤,里面的豆瓣就是用这个鱼的脸颊肉做的。2010年上海开世博会也用这个鱼,招待了中外嘉宾。足以见得沙塘鳢的名气之大。
沙塘鳢,乍一看是小号的乌鱼,又像是大号的虾虎鱼。麻身宽尾巴,两边的鳍像透明的翅膀。它的小眼睛鼓鼓的,嘴巴大得吓人,露出一口密密的牙齿,一看便不是什么好东西。它真的很阴暗,白天根本上找不着,它把自己深深地藏在石缝中呢。最令我吃惊的是,这家伙竟然还是变色龙。正常时一身全是麻黄色,夹杂着许多小斑点。但如果到了沙子上,整个身体便变成了浅黄色,还真的就不见!而如果靠到了石头边。它又会变成深灰色,基本上就是一块石头了。可见长期的进化过程中,它的生存能力有多强。
钓沙塘鳢很简单,用竿不必很讲究。找一只闲置的鱼竿,2.7或者3.6的短竿的最好。找个水面上漂着浮萍的地方,沙塘鳢最爱在绿荫下活动了,就跟现在美女们喜欢的“老头鱼”差不多。一般在涨水时,这种鱼会在沿岸的乱石堆和树桩、杂草周围游弋,在退水时,它则改在离岸稍远的斜坡上缓慢游动、觅食。 总的来说,这种鱼是比较贪食的,它们在水里横冲直撞,只要是比它小的鱼,它不管什么鱼它都统统吞下,挖点蚯蚓就是非常好的诱饵。
组钩用双钩组合为好,也可以用3-4个钩组成串钩。但如果钓点附近障碍物和杂草较多,为避免缠绕不清,仍以用单钩比较省事。蚯蚓装钩时,去头装尾端。从蚓环以下按需要长短掐断,一般以两倍钩体长为宜,再从断面穿入,多余部分挂于钩尖外,尾端不停地蠕动。以吸引鱼儿前来吞食。垂钓时,不用打窝、这家伙很贪吃,咬钩很猛,浮漂反映出来的信号经常是大顿口或黑漂,让人误以为是大家伙来了。
只见浮标斜着钻进了水里,一大团水草被我强行拽出水面,水草里面是一条鼓着鱼鳃张着大嘴的沙塘鳢。鱼的个头还不算小,能有二三两重,贪吃的沙塘鳢能长到这么大也很不容易了。有趣的是这沙塘鳢的鱼嘴是反复受伤再自行愈合的,有的嘴圈子都被亚马逊钓鱼论坛钩跑了。
对猎物异常凶残的沙塘鱧,对待孩子却是很慈祥的。不同于很多产卵量大的偏素食性鱼类,沙塘鱧有筑巢护卵的习性。雄鱼于晴朗的夜间或中午先在水深1-2米的岸边石洞、破瓦罐及蚌壳内营穴,发出“咕咕”叫声,引诱雌鱼入巢。产卵活动一般在早晨6-7时,水温约18-25℃时进行。卵整齐排列粘附于蚌壳、瓦片或石块上。雌鱼产卵后即离去,雄鱼则守巢护卵,直至仔鱼孵出。这样的好“父亲”不正是男人们学习的好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