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有两个钓鱼高峰,一个是春天,一个是秋天。
进入深秋后,气温持续下降,鱼的食欲由旺盛渐渐转向低迷。秋季降温并不是匀速的,深秋后往往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大幅降温,这预示着一年的钓鱼活动基本结束了。其实,第一次大幅降温的两天内,是个不可错过的钓鱼机会;之后的降温前后,鱼口也会出现些许反弹,但会逐渐减弱,差得越来越多。
鱼是变温动物,秋天正是它们储备体能以备过冬的重要时期,因此食欲特别旺盛。秋钓与春钓是有明显区别的,春天时,鱼咬钩的时期很密集,大规模中鱼的黄金日子相对集中,也就那么一周左右的时间;秋天时,大规模中鱼的时间持续较长,可长达一个月或更久,而一次大幅降温又会给鱼类一个明显的信号——冬天临近了,抓紧时间来一顿最后的晚餐吧,这是它们的本能。
据我所知,深秋降温后就很少有人涉足水边了,原因并不是鱼情的疯狂程度不够,而是确实没啥鱼情。不过,笔者却竭力推荐在这个时候出钓,这里面是有原因的。有野钓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——随着秋天温度的持续降低,亚马逊钓鱼论坛手里的手竿会越来越长,一直发展到用多长的手竿都没戏,最后大家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海竿族表演,而几天过后,海竿族也偃旗息鼓了,因为鱼群已经躲到水库中间去了,总之是不咬钩了。
很多人以为,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是水温低。实际上,水温低只是原因之一,而且并非最主要的原因。我们不妨打个比方:一壶开水和一杯开水哪个凉得更快?当然是一杯开水凉得快。照这个道理来看,大水库水温下降的时候,小水库的水温应该更低,里面的鱼早该停口才对,可事实并非如此——总所周知,秋天最晚停口的是小水库。这作何解释呢?
有人说,这是因为小水面水温降得快,升得也快,太阳一照就能恢复到让鱼有食欲的温度,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,但并不全面。大水库的鱼儿停口后,我依然去小水库钓鱼,并且是夜钓,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候,不过鱼情却挺令我满意的,有时甚至还有惊喜,这说明当时的低温只是对鱼的食欲产生了影响,并没有使鱼彻底停口,可见深秋时节还是能钓鱼的。原因很简单,深秋时,鱼儿趋于本能会集群活动——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播出的查干湖冬捕活动领略鱼类集群的壮观景象,高密度的鱼群并非龟缩在一处一动不动,二是在缓慢游荡,只不过水面越大,发现它们的概率就越低,况且它们很少到鱼竿能及的近岸活动。试想,我们是在一盆水里抓住一条小鱼容易呢?还是在放养着十条小鱼、能装十盆水的池子里抓一条小鱼容易呢?显然是前者。大水库不好钓的时候,是不是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小水库呢?小水面的概率总会大些,道理就是这样。
鱼是变温动物,它们的体温决定着新陈代谢的速度——温度高,代谢就快,反之则速度放缓。不过,无论快与慢,它们只要活着,就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体能,只要消耗体能,就不可避免地要通过进食来补充。千里冰封的北国之冬是一年当中温度最低的季节,但是冰钓依然有鱼可获,这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那么为何大水库难钓呢?大水库在经历了繁茂的夏季和成熟的秋季之后,水中食物非常丰富,莫说草籽。植物的腐殖质,就连遇冷后死亡的藻类尸体也会大量沉积在水体稳定的区域;加之冬季鱼的新陈代谢降低,没有很强的饥饿感,所以钓大水库愈发困难。其实,此时钓小水库也有同样的问题,不过小水库有一个大水库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,这就是前文所述的——水温的变化快。
水温低,鱼的新陈代谢变得缓慢;阳光照射后,水温升高,鱼的代谢速度加快。也就是说,在同一季节,小水库中的鱼的代谢速度要高于大水库中的鱼。笔者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——在小水库,当阳光温暖、水面平静时,我们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鱼一动不动地在水面晒太阳,这种现象在大水库是见不到的。它们在水面干什么?这个不得而知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——水面温度高:温暖的水面必然加速它们的新陈代谢,这就是深秋时节正午时分鱼上钩率高的原因。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说,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,我们是不是应该钓更小的小水面呢?那里的鱼类食欲会更强。
深秋时节,随着水温的降低,鱼的活性会同步下降,进食动作也更加轻柔,加之该季节的对象鱼多为体型较小的鲫鱼,这就要求钓组尽量灵敏,符合该要求的只有手竿;另外,鱼类有集群游向深水的习性,这就需要钓者使用上手竿。能够保证高灵敏度的长手竿是6.3米手竿,再长的手竿灵敏度就要打折扣了,所以6.3米手竿是极限。在水库,6.3米手竿仍然有鞭长莫及之虞,所以,能让手竿发挥优势的也就只有面积较小的池塘了。
综上可见,能满足深秋钓鱼条件的都是小水面。很多钓友在深秋钓不到鱼就是因为选错了水域,用错了方法。
再说所大幅降温,这是一种极端的天气。在降温的刺激下,池塘野坑内的鱼会出现一个觅食小高峰。有人担心降温后鱼会停口,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,因为池塘中的水不会睡着气温的下降而瞬间冷却,降温的前一天和降温当天是可以施钓的。
如何选择垂钓水域呢?首先是选择面积不大的水域,比如竿坑。随着气温下降、鱼口渐稀,一些竿坑老板会疏于管理,不在投放新鱼,于是坑里坑外生意惨淡,门可罗雀。不过,这坑里毕竟有少许幸存的漏网之鱼,清库底往往有惊喜,要是遇到了几年前的老库底子,那可就是意外收获了。当然,秋季降温后它们集中在一处就另当别论了。
另一种是野坑,鱼密度不大,平时就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,在萧条的深秋就更没人搭理了。其实,笔者的私人菜园子就是这类无人问津的小野坑,花不上几个钱就能玩上一整天,遇到鱼咬钩就守住一点,不咬钩就拎一把竿满坑游走,看哪儿像有鱼的样子就在哪抛几竿,多打几个窝子也不用担心为人作嫁。
值得一提的是吗,深秋钓鱼要打一点窝子,这种窝和夏天打窝截然不同,深秋季节的鱼虽然不拒绝食物,但不像夏季那样贪吃,因此窝料要少,窝子的面积要略大,大概1平方米左右。我们可以将两小把钓饵和一饵盆泥土和在一起,均匀地撒进钓点,不用补窝。这期间鱼的活性不大,只要能把它们引来并留在一定范围内逡巡游弋就可以了。
长手竿虽然是降温天钓鱼的首选,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用长手竿的目的是尽量钓中间或者接近中间位置的钓点,但如果水面稍大,长手竿也难以企及时,我们就要改用抛竿类钓竿,如竿梢柔软的筏竿对于鱼吃口较轻的水域就有很大优势,尤其是降温后,这种优势愈发明显,其次是矶钓竿,小海竿效果最差。
这里需要提示的是,并非每次寒流来袭都可以施钓。虽然个别坑塘上鱼时机持续较久,甚至能钓到结冰时,但是大多数池塘的鱼口会随着寒流的加强逐渐减弱甚至消失,如果是那种一夜之间就能使杨树叶飘零的寒流来袭,或许当年的钓季就结束了。
其实,第一次大幅降温的两天内,是个不可错过的钓鱼机会。之后的降温前后,鱼会感觉冬天临近了大量进食鱼口也会出现些许反弹,但会逐渐减弱,差得越来越多。那么秋季温度越来越低该怎样钓鱼呢?
小编整理了4个人方面需要注意:
1、选择小水面。大水库因为经过繁茂的夏季和成熟的秋季之后,水中腐殖质非常丰盛,加之鱼的新陈代谢降低没有饥饿感。但是小水库因为水温降得快升得也快,太阳一照就能恢复到让鱼有食欲的温度。深秋时,鱼儿趋于本能会集群活动,高密度的鱼群并非龟缩在一处一动不动,而是在缓慢游荡,只不过水面越大,发现它们的概率就越低,况且它们很少到鱼竿能及的近岸活动。所以秋季当大水库没有鱼口之后可以转战到小水库去垂钓,说不定还会有惊喜呢。
2、钓组尽量灵敏。深秋时节,随着水温的降低,鱼的活性会同步下降,进食动作也更加轻柔,加之该季节的对象鱼多为体型较小的鲫鱼,这就要求钓组尽量灵敏,符合该要求的有手竿;另外,鱼类有集群游向深水的习性,这就需要钓者使用手竿。能够保证高灵敏度的长手竿是6.3米手竿,再长的手竿灵敏度就要打折扣了,所以6.3米手竿是极限。在水库,6.3米手竿仍然鞭长莫及,所以,能让手竿发挥优势的也就只有面积较小的池塘了。
3、打窝。深秋钓鱼要打一点窝子,这种窝和夏天打窝截然不同,深秋季节的鱼虽然不拒绝食物,但不像夏季那样贪吃,因此窝料要少,窝子的面积要略大,大概1平方米左右。我们可以将两小把钓饵和一饵盆泥土和在一起,均匀地撒进钓点,不用补窝。这期间鱼的活性不大,只要能把它们引来并留在一定范围内游弋就可以了。
4、钓位。深秋垂钓,选钓位尤为重要。钓位应选深潭处,如抽水站边上一般较深。独立的河塘或池,鱼别无出处,容易找到深处的钓位。钓位要向阳,但边上水面上有水草芦苇等之类可以遮挡阴影的物体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