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0年03月07日 12:19
天气:晴天
钓场:农村河坑(江河)
饵料:蚯蚓
鱼种:鲫鱼 其他鱼
[抗疫情]疫情虽然有了好转,但是目前防控工作还是非常紧要,小区防控没有丝毫松懈。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,今天上午去了一趟社区党委,向武汉灾区捐了款。然后到市场买了一些青菜,回到了家中。闲着没事,想着昨天下午写了一篇野钓鳝鱼的帖子,反响还不错,今天何不写一篇小时候钓鱼的文章,让大家分享分享。
小的时候,我们家住在城里一个大院里,大院一共住了五户人家。那时候全是草房,每户三间屋,街道主任是个老奶奶,和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。五六十年代兴忆苦思甜,老奶奶解放前家中受苦,经常外出讨饭,所以部队、学校经常过来请老奶奶到部队、学校去忆苦思甜。老奶奶有五个儿子,在解放前要饭时,在路上又拾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,也给养大成人了,所以就成了六个儿子的妈妈。老奶奶的大儿子比我父亲小一岁,那时候和我父亲一起在煤矿工作,我喊他大叔。这个大叔喜欢钓鱼,歇班的时候就去钓鱼。那时候院子里的小孩子数我年龄最大,所以每次钓鱼喜欢带着我去,还特意在自行车的大杠上做了一个小座凳,让我坐在上面。记得有一次坐在上面时间长了,腿坐麻木了,回到家中发现鞋子掉了都不知道,害得大叔又骑车跑回去找了回来。从小就跟着大叔钓鱼,受其熏染,慢慢的就爱上了钓鱼。大叔专门给我找了一根三米多长的细竹竿,他钓远我钓近,经常跟他去玩。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,就是有一次夏天雨后跟大叔去钓鱼,那天钓了不少鲫鱼,还有一条鲶鱼。那时没有鱼护网,用一根麻袋针串上一根粗点的棉绳,每钓一条鱼就用麻袋针从鱼的鳃中穿过嘴里,然后放入河水里,再把麻袋针插入河岸的泥土里,这样鱼儿就可以在水里游动。这天雨后钓鱼,用现在的话说,鱼口好,钓了很多鱼。每钓一条鱼摘钩后,大叔都交给我,我给串好后将麻袋针插入岸边的泥土里。这一次拿到鱼后找不到麻袋针了,到处也找不到。大叔讲可能鱼太多了,挣开跑了。只见大叔放下鱼杆,脱掉衣服,和挨边的钓友们说了一声,下到了河里去摸,后来又有两个大叔的朋友也跟着下到了河里,三个人摸了好长时间也当有摸到串鱼的针和一串鱼。
记忆犹新的是一九六四年、一九六五年的时候。那时已经读了四年级,五年级。每到学校放暑假时,我就和弟弟一起乘坐火车从徐州到枣庄去,因为我的老家在山东枣庄。我的老家在枣庄市里住,爷爷奶奶都不在了,解放前两个大爷和我父亲都逃荒来到了徐州煤矿下煤窑,老家只剩下姑娘一家人了。姑父、表哥和表姐他们都去上班了,家中只有姑娘一个人在家,太没有意思了。于是我和弟弟就到了我姥娘家。姥娘家在枣庄东边十二华里的农村,家中种了几分地的甜瓜,还有菜地。平时白天就和弟弟一起在瓜棚里看瓜地,防止有人偷瓜。
姥娘家的村庄里有四个大水坑,每个水坑有几个蓝球场大,当地农村称之为"汪"。其中有两个比较大的里边种的莲藕,水非常清沏。四个大水坑有水渠相连,水渠中有水草,很多小鱼儿在水渠中游来游去。夏天碰到下连雨的时候,村庄便被雨水淹没,家院子里面便有鱼儿游动。那时候我便和弟弟一起,拿着柳筐去抓鱼,有时也能抓到不少。特别是农村的豆地边,红薯地边的沟里,野草又多,鱼儿进去就跑不动了,每逢这时,就有不少的小朋友来抓鱼,而且收获都还不错。到现在也不明白,那时候农村非常穷,为什么这么多的鱼,大人不出来抓鱼呢。
对于钓鱼来讲,那时的农村偏远于城市,根本就没人知道什么叫钓鱼。我和弟弟商量,是不是可以在大坑里钓鱼。北方当时没有竹竿,于是,我们找了两根高梁秸,剥去外壳的皮,光滑滑的,手感还不错。用我姥娘缝衣服的针,选最小号的,在煤油灯上烤红,用钳子握出钩来,钩柄长了一点,但是不影响钓鱼。鱼线就用姥娘缝衣服的最结实棉线,穿上自制的鱼钩。浮漂就用大蒜中间的蒜苔,取出来用剪刀剪成一厘米一节,穿在线上,三个即可。铅坠用细铁丝剪成一厘米长,握成圆形,用线拴在距钩上方三指的位置,这样一个线组就成了。蚯蚓犹不用愁了,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,而且颜色非常红。我和弟弟第一次在姥娘门口的一个汪里钓鱼的时候,那是下午三四点钟,端了一个铁洗脸盆,每人拿根高梁秸做的鱼杆,鱼钩上穿上蚯蚓,放入水中,根据水的深浅,调好鱼漂,开始钓鱼。很多小孩没见过钓鱼,偎了一大群来看热闹。谁知这汪里的鱼特别多,刚一会儿,就送浮了,提杆就是一条鲫鱼,也有二两多重。我和弟弟轮流上鱼,铁盆一会儿就盛不下了。见到钓上来鱼了,小孩子们欢嘻喊叫,引来了很多大人前来围观。那一段时间,我和弟弟在四个大坑里轮番钓鱼,哄动了整个村庄。直到现在,五六十年过去了,我有时去看望舅舅,一起喝酒时,老人们还会提起我们当年钓鱼的事情。可惜的是,现在土地紧张,原来的四个水坑全部被堵埋了,都盖上了民居。由于没有当时的照片,下载几张农村用竹杆钓鱼的照片,供大家分享!
没有当时的照片,就失去了当时的气氛范围,美好的回忆勾起了童年的童趣,同时也说明自己真的老了。五十多年前的事情好象就在眼前,每当回到老家,儿时的伙伴们总是喜欢聊些当年儿时的故事。现在的鱼具代替了当年的高梁秸,代替了当年的棉线,代替了当年的所有......。但是当年的美好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