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长江流域中存在一个非常古老的鱼种,它的祖先要追朔到恐龙时期的中生代,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成现在的模样,因为成年后颜色巨变成非常的艳丽,被成为淡水美人鱼,它就是本文的主角——胭脂鱼。受过度捕捞和洄游场所被阻拦的影响,目前长江流域野生胭脂鱼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,只能偶尔在钓鱼时被钓获,但这里一定要注意,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无论是钓到或者捕捞到,务必要放生,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
胭脂鱼简介:它归属于胭脂鱼科、胭脂鱼属鱼类。体侧面侧扁,背鳍始点处体最高,口下位。俗名有:火烧鳊、黄排、红鱼、紫鳊、血排、粉排等,胭脂鱼为大体型中下层淡水鱼类,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,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。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鱼种,相比较其他州的胭脂鱼体型、颜色不同,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,上游居多,福建闽江少有分布。
胭脂鱼不同时期形态、颜色不同
胭脂鱼幼鱼时形体别致,缓缓的游动姿态优美,而且会随情绪变化改变体色。因为独特的背鳍拱起后,类似帆船的帆一样,中国人喜欢好彩头好寓意,就有了“一帆风顺”的说法,所以很多讲究这方面的人作为观赏鱼来饲养,也希望能带来好运,事业有成。
刚出生的小鱼是银灰或淡紫色,当生长到3-5厘米的时候,身体两侧开始生出黑褐色斑,尾鳍颜色开始变浅,其他鳍颜色加深成黑色,就是我们常见的黑白阶段,不由得想起了国宝熊猫,看来从小就有成为稀有动物的潜质。幼鱼喜欢在水上层游动,并且有明显的趋光性,但随着体型越来越大开始逐步向水下沉,跟随这种特性一起变化的,还有它的体色也会慢慢发生变化。
其实在一些当地人口中的“黄排、血排、粉排”等名称是胭脂鱼不同时期成鱼的颜色表现,正是因为它不同时期形态有一定差异,颜色变化大,才被很多观赏鱼爱好者喜欢,尤其是幼鱼时颇有些中国的水墨画的意境。胭脂鱼生长缓慢,要6年才真正成熟,颜色也随着开始变化,由黑变黄,慢慢颜色加深直到猩红色。身上的黑色侧纹逐渐消失,变成暗红色的纵纹,变成成鱼后的胭脂鱼就没有小时候那么可爱了,不过对于吃货来说,现在到了享受饕鬄大餐的时候了。
胭脂鱼的野生状态很不乐观
虽然胭脂鱼无论从形态上有优美,也是非常美味的食物,但现状是已经在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·脊椎动物篇》中被列为“极危”物种。在半个世纪前还数量巨大,在长江中被捕捞的数量超过鲤鱼,但现如今野生胭脂鱼已经十分罕见,落到如此情景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:
一、卵孵化和成鱼时间过于缓慢。在13~l7℃水温下经过229小时孵出,23℃条件下也需102小时。这和常见四大家鱼的卵在30多个小时左右就孵化相比,实在是过慢了,在这段期间内很容易被其他鱼类吞食。从孵化到有繁殖能力需要5-6年的时间,如此低效率是一个主要原因。
二、捕捞过度造成。以前人口数量没有现在众多,经济条件也没有现在发达,因此胭脂鱼还可以按照自身的轨迹发展,但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,捕捞工具也日益先进,更为严重的是,捕捞季节和胭脂鱼繁殖季节重合,被捕捞上来的胭脂鱼多数是性成熟的成鱼,这对胭脂鱼的种群是致命打击。
三、水质的恶化。胭脂鱼对水质要求高,不耐低氧,为了发展经济,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,长江沿岸经济和人口的剧烈增长,污水排放到长江流域的现象比比皆是,不仅仅是胭脂鱼,对所有鱼种都是一种沉重打击。
四、洄游路线被截断。胭脂鱼属于洄游鱼种,到了繁殖季节需要较远的地区进行产卵,一路逆流而上,最终达到嘉陵江适合的区域,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,在洄游的途中,胭脂鱼除了要面临撒网、迷魂阵、滚钩等传统捕捞危险,还要应对电子工具,这个对其伤害是非常大的。
就算历经艰险躲过了这些灾难,为数不多的胭脂鱼又会遇到一个无解的障碍,那就是葛洲坝水利工程,从正式竣工的那天起,胭脂鱼就再也无法越过这到天堑了。不过万幸的是,目前有发现在嘉陵江发现有不同年龄段的胭脂鱼出现,说明胭脂鱼已经适应了这种情况并找到了繁殖的方法。
关于钓到胭脂鱼和吃货的问题
虽然现在野生胭脂鱼数量稀少,但总会有运气好的亚马逊钓鱼论坛会偶尔钓获胭脂鱼,网络上多次出现这类图片,虽然胭脂鱼味道鲜美,但这里奉劝大家,野生胭脂鱼是保护动物,是绝对不能带走的。同时能钓到它是运气,那么把给你带来运气的胭脂鱼放生,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。
那么你是吃货怎么办?胭脂鱼现在有大量的养殖成鱼,说实话养殖鱼和野生鱼只是口感上稍有差异,营养并无区别,如果想品尝养殖鱼的美味,到江边餐厅享受一番更为合适,不过说实话,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,我觉得胭脂鱼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,可能跟我不爱吃鱼有关吧,亚马逊钓鱼论坛大多数都和我一样,只爱钓鱼,不爱吃鱼。
本文是我唯一发的一篇和钓鱼没有太大关联的文章,是有感于近些年钓鱼环境恶劣,恰好过年期间吃到胭脂鱼的时候,于是就有了这篇和大家分享我国独特的美人鱼的文章,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吧,我是亚马逊钓鱼论坛乌兰,一个纯粹的亚马逊钓鱼论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