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鱼闹窝,是野钓中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个难题,为了防小鱼闹窝,亦或者说是避开小鱼闹窝,钓友们也是绞尽脑汁,各种招数层出不穷;
要说效果最为明显的,有两招,第一招,是用素饵,比如钓鲫鱼就用麦粒,钓鲤草就用玉米,小鱼吃不着,味型也不讨喜,自然就不闹窝了;
第二招,就是用短子线,为什么呢?因为子线越短,鱼中钩后,讯号传导到铅坠、漂座的损失就越小,就越方便我们抓口,但是,这个子线到底放到多短,这就让人很是摸不着头脑了;
无他,钓鱼是个开放度很高的运动,除了竞技比赛中,为了保证公平,会对相关器具制定同质化的规范,在野钓中,不存在指导、不存在规范、不存在标准,一切,都以渔获的数量为准;
钓得到,钓的多,就说明钓组配置、饵料搭配、钓位选点上必有过人之处,钓不到,竿竿空钩,说破大天,那也就是吹大牛和吹小牛的区别,就实战而言,我们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有规律,有效果的做法;
就小鱼闹窝这种鱼情而言,子线调多短,到底基于什么思路来调整,看似简单的一个小问题,则可以分析出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,从而能有效改善小鱼闹窝带来的影响;我们可以从这么两个方面来分析:
一、子线和铅坠的关系
在实战中,子线越长,铅坠对钩饵的影响越小,因为子线越长,一旦钩饵发生变化,不管是被蹭、被吞,较长的子线,都会产生较大的信号损失,而无关乎子线是紧绷还是弯曲;
而子线越短,铅坠下沉之后,对钩饵落底的影响就越大,曾有媒体报道过,湖南有一老叟,铅坠到钩柄之间,也就1cm多一点;
媒体报道的重点,是这么短的线距,非常罕见,但是作为亚马逊钓鱼论坛,则关注的是这么短的线距,几乎每次都能渔获满满,以为钩饵距离铅坠非常近,铅坠和钩饵近乎一体,几乎在半水不怎么停留,钩饵就会快速沉底,几乎没有留给小鱼闹饵的空间和时间;
小结:子线的长短,说白了就是铅坠到钩饵之间的距离,距离越短,铅坠的影响越明显,距离越长,铅坠的影响越小;就小鱼闹窝这种鱼情而言,肯定是子线越短越合适;
二、子线的长短和鱼情的关系
子线越长,隐蔽性是越好的,所以我们在野钓时,如果小鱼闹的不厉害,不说越长的子线越好,但是也是目标鱼越大,子线就越长;
当然,并不是说只考虑子线的隐蔽性这一个优势,而是子线越长,一旦有鱼中钩之后,卸力的效果就越好,切线的可能性就小;
而子线越短,卸力的区间越小,有时候会出现,就算线号较粗,中钩鱼不过是大点的白条、鲫鱼,也会导致切线,就是这个原因了;
可是,既然鱼情已经出现小鱼闹窝了,那么我们就要基于这种鱼情,结合目标鱼的设想,来调整子线的长度,而不能一概而论,来说子线越长越好,还是子线越短越好;
小结:子线长短的调整,可以说是在实战中,性价比最高,动静最小、成本最低的一种技巧,但是,其调整并不能贸贸然施为,必须要综合考虑;
综合如上的分析,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实战操作思路,基于鱼情、基于目标鱼体型,来综合选择子线的长短:
一、目标鱼为小鱼,遭遇小鱼闹窝,子线越短越好
如果我们的目标鱼是小体型鱼,如鲫鱼、白条等,那就子线越短越好,5~6厘米效果最佳,短至1~2cm,绑线也确实不方便;
而这么短的子线,就算有小鱼闹窝,就算我们的饵料腥香、雾化,一旦有真实的鱼口讯号,只要抓口及时,提竿中钩的概率也非常高;
二、目标鱼为大鱼,遭遇小鱼闹窝,子线等漂长或比漂长略短即可
如果我们的目标鱼是大鱼,遭遇到小鱼闹窝,不仅要考虑到钩饵到底的行程,会导致小鱼闹窝,更要考虑到大鱼中钩,保护线组,不至于大鱼挣扎瞬间爆发,导致切线;
如果我们不更换饵料,那么势必就不能用缩短子线,来减少讯号损失这个技巧,而是建议用子线躺底,这样钩饵落底的过程中会吸引大量的小鱼;但是我们要做的,就是加大铅坠的配重;
这样利用铅坠下沉,加速钩饵落底,就算钩饵落底后,大部分饵料都会溶散,但是仍然能保证少部分的残留,从而达到良好的诱鱼吞钩的效果;
写在最后
野钓讲究一个随心所欲,更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,并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技法的规范、标准;
当然,就子线长短的调整,来规避小鱼闹窝,亦或者说是在小鱼疯狂闹窝的钓点内,能准确的抓住真实的鱼口,仅仅指望调整子线的长度,也不太现实;
事实证明,小鱼闹窝越疯狂,子线越短,漂相必然就越乱、越杂,反而是较长的子线,能过滤大多数的虚假讯号;但是,没有较好的基本功,很难抓住真实鱼口;
而较短的子线,虽然会导致杂讯多、假口多,但是只要提竿及时,就算是锚鱼,也能锚上不少;所以如何选择,唯有在实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钓法,才是最合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