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鱼想要有渔获,前提是水域中一定要有鱼,而且密度还不能太过于稀疏,要不然,鱼都没有,自然也谈不上钓到鱼;
在大多数的野外水域中,鱼的密度,始终都不会太大,这也是野钓渔获普遍不怎么样的根本原因,但是,鱼发现食物的能力,却远超我们的想象,而鱼的觅食半径,往往是以十几公里起的,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,窝料下水之后,鱼到底会不会发现。
既然如此,那为什么钓不到鱼比钓到鱼的概率要大很多呢?到底是水域无鱼,还是窝料不行,亦或者其他原因呢?除了水里无鱼,其他各个原因,或多或少都有一些,如果仅仅是从我们亚马逊钓鱼论坛自身的原因来说,这几个细节,还真是主观原因导致的;
细节一、钓点周围安静与否
关于鱼到底会不会被噪音惊扰,很多钓友是颇为不以为然的,认为声音不可能对鱼有多大的影响,这是因为对鱼的生理结构完全不了解才会这样认知的;鱼的听觉器官有两个重要组成,一是侧线,一是耳石,先不说侧线,耳石位于鱼的大脑侧上方,通过捕捉震荡的音波,来调整游曳的方向,甚至是自身的平衡;
如果有巨大的声音超过耳石的承受阈值,轻则感到不适,严重会直接上浮,比如大黄鱼,就是因为自身耳石捕捉声波功能太过于发达,差点被渔民捕杀的近乎灭绝;
所以,钓点的环境,尤其是声音源,非常重要,除非是水源地附近长期有固定的噪音源,导致水域内鱼群已经适应了这种声音的强度,否则,钓点附近不规律、不正常、高分贝的噪音源,很容易惊吓钓点附近的鱼群,会远离钓点,毕竟声音会随着距离衰减;
细节二、开饵不讲究
严格来说,野外的鱼群,对饵料的味型,其实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讲究,毕竟在野外,对鱼来说,缺吃少喝是常态,有的吃,味型不奇怪,饵料适口性不要太过于糟糕,鱼都不应该太过于挑食,但是,反过来说,如果饵料味型太奇怪,适口性太糟糕,那就算有鱼进窝了,也不太会吃饵料,比如以下这么几种情况:
1、饵料的味型太过于想当然
这种情况多见于自制饵和组合商品饵;在制作或者搭配饵料的时候,并没有思路,或者说成熟的思路,索性想到哪里是哪里,什么味型都添加一点,抱着总有一种味型是鱼喜欢的这种想法,搭配出来的饵料味型,亦或者是自制出来的饵料味型,别说鱼受不了,人闻着都受不了;
2、饵料味型太过于浓郁
想要诱鱼效果后,饵料味型浓度不能少,但是,饵料的味型浓度,到底要多浓,这却没办法给个清晰的计量,毕竟这不像温度、湿度,我们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一二;鱼的味觉非常灵敏,所以可以在较远的距离捕捉到饵料味型,相应的,当饵料的味型太过于浓郁,这就很容易刺激鱼的嗅觉,当我们配饵时,我们配出的饵料,闻起来过香、过浓,基本上,都可以确定,不太适合钓鱼用;
3、醒饵的时间
所谓醒饵,就是将打匀的饵团,静置上一段时间,让饵团能吸水更为均匀,醒饵时间,不能太短,时间太短,饵团内部吸水会不均匀,容易出现死疙瘩,也就是因为吸水不均匀,饵料的小范围粘结现象;醒饵时间太久,饵料变黏、出丝,甚至出现返水;这两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,都会严重影响饵料的适口性,或者说,影响鱼的摄食欲望;
小结:关于饵料的味型和状态,其实需要注意的细节,不仅仅以上这三个,但是以上三个,则是最容易被亚马逊钓鱼论坛所忽略,而在实战中,又非常影响鱼口,可以这样说,如果忽略了以上三个细节,鱼群在窝子附近起鱼星鱼泡了,浮漂可能都不会有动作;
最后,除了以上的技术性细节,钓鱼的心态也很重要,钓鱼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的运动,如果我们真的期望有很多渔获,那不如直接去水产市场去批发,钓鱼的乐趣,就在于人和鱼之间的斗智斗勇,在这个过程中,享受着乐趣,所以,谋趣远乐谋鱼,这才是真正的钓鱼之乐。